藏族民間有個諺語:“寧可三日無肉,不可一日無茶”。在藏族同胞的生活里,無茶不成席,用嗜茶如命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。酥油茶、甜茶及清茶,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大眾的日常飲品,更是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創(chuàng)造了獨具特色的藏文化。
下面,請隨小編一起,走進藏茶,走進舌尖上的西藏文化……
酥油茶:體驗藏地生活的入門飲品?
初飲酥油茶,很多人可能不習慣這種味道。但對藏族同胞來講,酥油茶的美味口感是不可替代的。酥油茶顏色與濃可可茶相似,喝一口茶,茶香很濃,奶香撲鼻,有一種特殊的回味。
酥油茶不只好喝,還有很多好處:
緩解高原反應(yīng);預(yù)防因天氣干燥而嘴唇爆裂;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。
一千多年前,藏醫(yī)學家宇妥·云丹貢布在他所著的《四部醫(yī)典》中就論述了酥油對人體的營養(yǎng)作用,“新鮮酥油涼而能強筋,能生澤力又除赤巴熱”,即是說新鮮酥油潤澤氣血,精力充沛,使皮膚不粗裂,還能治療粘液及發(fā)熱性疾病。
另外,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濃,有生津止渴、提神醒腦、防止動脈硬化、抗老防衰、抗癌等作用。茶中的芳香物質(zhì),還能溶解脂肪,幫助消化,所以,藏族同胞將酥油與茶同飲,為自己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。
甜茶:悠閑生活的“慢節(jié)奏”
甜茶,其主要原料為牛奶、紅茶和白砂糖。甜茶前身據(jù)說是英式紅茶,19世紀由英國人帶來。甜茶呈不透明的乳黃色,由紅茶熬汁,加入牛奶和白砂糖,充分攪拌而成,略稠,濃香撲鼻。
在拉薩,甜茶館遍布大街小巷,已經(jīng)成為拉薩人日常休閑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游客體會和感受高原慢生活的好去處。如今,拉薩的甜茶館星羅棋布,光明港瓊甜茶館、光明甜茶館、雪社區(qū)合作社茶館、倉姑寺甜茶館等最為有名,從早上8點半營業(yè)到晚上7點,茶客絡(luò)繹不絕。
在拉薩,喝甜茶是“慢拉薩”悠閑生活的縮影。都說西藏的生活節(jié)奏慢,在茶館中你就可以感受到這一種“慢”。喝著甜茶,道著說不盡的話,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,這樣的生活并不能說是“消耗人生”的,因為在甜茶的陪伴下,你可以傾聽到許多茶館“民間學者”獨特見解和知識傳播。而且,你也可以跟別人分享你的思想與見解。
清茶:藏地最簡易的大眾飲品
說起西藏的茶習俗,多數(shù)人的印象是酥油茶和甜茶,實際上,除了這兩個傳統(tǒng)飲品,還有最簡單的藏茶清茶,即藏族同胞所說的“恰湯”。
“恰湯”在藏語中意為“茶湯”。“恰湯”所需的茶葉主要來源地為四川雅安等地的磚茶。藏族群眾將磚茶放入水中長時間熬煮,經(jīng)過過濾后,將從茶葉中濃縮的茶湯保留并儲藏。
“恰湯”的制作很簡單,只需在燒開的熱水中兌入少許的茶汁,并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完成了。如果在茶碗中放入些許酥油,并倒入清茶,這也是酥油茶最簡易的制作方法。
飲茶習俗
說完了藏茶,再來說說怎么喝藏茶,這里面是有講究滴。
在藏族同胞家喝酥油茶或是甜茶、清茶,絕不能一口氣喝完,而是要每次小口慢飲。主人家會隨時把客人碗里的酥油茶續(xù)杯斟滿。
假如你不想喝,就不動茶碗或者用手蓋住碗。
如果喝了一半主人又馬上把碗里的茶斟滿,你就可以擺著茶碗不喝,告辭時再一飲而盡。
如果臨走時,茶已經(jīng)涼了或者不想喝了,亦可不喝,而以示“富足有余”或者今后再會的良好寓意。
茶馬古道
西藏高原本是不產(chǎn)茶的地區(qū)。據(jù)藏族史料記載,西藏高原盛行飲茶之風,是從松贊干布時期與唐朝之間的茶馬貿(mào)易開始的。茶馬貿(mào)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(qū)的經(jīng)濟文化,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。
“茶馬古道”起源于古代的“茶馬互市”,可以說是先有“互市”,后有“古道”。茶馬古道是“連接川滇藏,延伸入不丹、斯里蘭卡、尼泊爾、印度境內(nèi),直到抵達西亞、西非紅海岸”的古代貿(mào)易通道。
1000多年來,茶馬古道將云南、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西藏,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(chǎn)運到內(nèi)地,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陸路通道。就在民間運輸?shù)耐瑫r,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(shù)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。